272
御制擦模两套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425,5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 图录号 | LOT 272 |
| 年代 | 清乾隆 |
| 名称 | 御制擦模两套 |
| 质地 | 铜烧古 |
| 记录 | 北京保利,2020年10月20日,编号6126(其一) |
| 款识 | “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
| 中文说明 | 擦擦一词据说是源于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复制”,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随着佛教传入藏区而成为雪域民族的一种传统艺术。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并将其视作消灾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有些则直接置于寺庙,修习的岩窟或“擦康”、“门塘”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嘛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在一起,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还流行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便随时随地地观想礼赞。清代满州贵族兴起于关外,入关之前已信奉藏传佛教,入主中原之后,藏传佛教更成为皇家信仰。有清一代中尤以康雍干三朝为最,其中乾隆皇帝对藏传佛教的崇信更趋极致,如迎请六世班禅进京弘法,修建了多处皇家寺庙,在皇宫内设置了各处佛堂,制作了相当数量的造像以便供奉,清宫档案中更是保存了乾隆皇帝亲自过问、朱批、监督造办处制佛像全过程的真实记录,一国之君的躬亲,极大的促进了藏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此件擦擦佛范即是藏传佛教这一皇家信仰的集中体现。本品以精炼黄铜打造,体量虽不大,但份量颇为压手,模范内纹饰极为精细,将佛像的眉眼细节一一刻划出来,可以想象以之制作的擦擦佛像必定是活灵活现,此两件擦模范内左侧分别阴刻千字文编号“月七”、“洪一”,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识。模范的背板成范一面将佛像的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名字及“大清乾隆年制”以阳文的形式铸出,分别为“药师琉璃光王如来”、“释迦牟尼佛”外面则以铜铆钉设置可活动的把手,中心阴刻楷书千字文编号,与范内编号一致,可证其为完整一套。整体制作极为精良,体现出宫廷官造的不凡品质。 |
| 参阅 | 参阅:中国嘉德,2014年5月18日,编号3750,成交价RMB1,035,000北京故宫咸若馆藏无畏灭冥佛擦擦 |
| 尺寸CM | 9.8 cm Height×2 |
| 估价 | 200000-500000 |
| 成交价(¥) | 425,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