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御用白芙蓉石[敲诗月下周旋久]印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552,0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 图录号 | LOT 101 |
| 年代 | 清乾隆 |
| 名称 | 御用白芙蓉石[敲诗月下周旋久]印 |
| 来源 | 法国私人藏家旧藏 |
| 出版 | 《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一,第五册,故宫博物院编,页85 |
| 款识 | 印文:敲诗月下周旋久 |
| 中文说明 | 关于乾隆御用白芙蓉石“敲诗月下周旋久”印 皇帝闲章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个人特点,与皇帝的思想、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帝王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在多种多样的闲章中,皇帝们获得了一块让自己的思想放飞并自由驰骋的空间。特别是清代皇帝的闲章,绝大部分得以保存至今,种类齐全,体系完备。这些闲章从不同侧面勾勒出清代皇帝们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情趣、文化修养,成为难得的宫廷史研究资料。此方乾隆皇帝的白芙蓉石“敲诗月下周旋久”印就是一方反映乾隆皇帝文事活动的闲章。 此印为将军洞白芙蓉石质,凝腻温润,如羊脂美玉般雅洁,属寿山石中的极品,有“石后”之称,与田黄并驾齐驱。印体规整,平顶无钮,纵、宽2厘米,通高3.9厘米。印文为阳文“敲诗月下周旋久”七字。此印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宝薮》有明确著录。经比对,无论是材质、体量,还是篆法布局都与《宝薮》中的记载完全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乾隆皇帝宝玺的真品。作为乾隆皇帝御用小玺,此玺的刻制有其特殊的背景,要充分理解其价值,就必须对此有所了解才行。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皇帝,他自幼便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从这句“敲诗月下周旋久”的印文中可见一斑。雍正十年,21岁的乾隆写道:“展转不能寐,闲敲诗句频。”他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于是利用这个时间多推敲诗句。“敲诗月下周旋久”这方玺印不仅反映了乾隆的诗歌创作习惯,还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通过这句印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不同于传统历史画像的乾隆:他不仅是日理万机的皇帝,还是一位真挚的诗人。他的诗作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印文中的“周旋久”三个字特别传神—他不是简单地写诗,而是与诗句进行着长久的“周旋”,就像与一个老朋友深入交谈,又像与灵感进行一场温柔的搏斗。印文中的“久”字,既指单次创作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这种习惯的持久性。从青年到晚年,月下敲诗成为乾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是这种长期的坚持与热爱,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创作最丰硕的诗人。 此玺是乾隆皇帝即位初期制作的诸多小玺之一。这些小玺形式多样,材质不同,但多为冻石。其钤用也相对灵活多变,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使用频率都比较高。据不完全统计,仅《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和《秘殿珠林》收录的作品中就有超过二十件钤盖此方“敲诗月下周旋久”印,如果加上已知的没有被《石渠宝笈》著录的钤有此印的作品,数量更为可观,表明此印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 通过对以上作品钤用状况的分析,可以得知此玺的钤盖使用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御笔书法和题记上的压脚章使用,与其他小玺配合钤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邹一桂《古干梅花》图、明代文伯仁《姑苏十景册》的“宝塔献瑞”一开中,均在乾隆御题诗后面钤有此印。(二)是作为骑缝章钤用,这种用法在乾隆时期宫廷书画收藏的装裱中相当普遍。特别是乾隆的御笔书法小册,往往在本幅和四周裱边之间钤盖各式小玺。而一些宫廷收藏的古代书画名作,在乾隆时期宫廷重新装裱后,在各部分与隔水的接缝处,或者在画心纸绢的接缝处,多钤盖乾隆皇帝的小玺,此方“敲诗月下周旋久”印也往往在其中。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人摹本《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是卷所绘内容可分为二十一段,独缺 “解玉佩而要之”一段,细查之,此处为接纸,骑缝处钤有乾隆“敲诗月下周旋久”朱文方印。这种钤盖有骑缝小玺的作品,通过小玺的钤盖将装裱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以后一旦重裱或割裂,钤盖的小玺便被破坏,无法保持装裱的完整。或许这种在裱边或绢纸接缝处钤盖骑缝小玺的做法,更多的是出于保持乾隆宫廷原装原裱的完整度和持久性而采取的措施。 近年在艺术品市场,曾见数方明白无误的清宫御玺,材质有石有玉,殿宝、闲文互见。我以为,材质上的不同,没有高低等级之别,玉材若佳,故其宜矣,而若石质美焕,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得者。此方“敲诗月下周旋久”印材质为将军洞白芙蓉石,整体质地细腻,温润通透,集名石、帝玺、诗境于一体,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更是乾隆文化政治的缩影。愿此历经近三百年雨雪冰霜,兼具传奇色彩,深含一代帝王创作热爱的“敲诗月下周旋久”,能够得到很好的延续传承。 |
| 尺寸CM | 3.9 cm Height |
| 估价 | 480000-700000 |
| 成交价(¥) | 55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