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清早期 吴之璠制竹雕刘海戏金蟾诗文笔筒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805,0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 LOT 184 |
年代 | 清早期 |
名称 | 清早期 吴之璠制竹雕刘海戏金蟾诗文笔筒 |
中文说明 |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嘉定(今属上海)人。活动于清康熙年间。早年师法三朱,多用深浮雕、透雕刻竹,亦精圆雕。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遂开一派新风,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所作“薄地阳文”浅浮雕最为工致。 拍品竹制,圆口,造型规整,下承三浅足。色泽深沉含蓄,呈枣皮红色。笔筒外壁一面浮雕镂雕结合,雕“刘海戏金蟾”图。刘海圆脸大耳,披发垂肩,身披长衫,蓬头跣足,背手持帚立松石间,呵呵大笑。清泉一泓,自深处奔涌而出,逶迤成流,曲折没入山谷间,水中金蟾跃然登岸,眼望刘海,刘海憨态而笑,面部神情颇为生动。背面石壁上阳刻行书“谁是忘忧绝尘仙,戏蟾拥篲乐真天。裸裎散发浑闲事,终日陶然不计年。”书法流转有致,刀法简劲爽朗。吴之璠的作品极重磨工,光滑滋润,此器即为典型。在雕刻工艺上采用了浅浮雕与透雕结合的技法,在传世吴氏的作品中殊不多见。 在吴氏“薄地阳文”样式的作品中,此件浮雕凸起度较高,接近高浮雕,可见吴之璠在技法上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程式,而是根据艺术需要灵活处理。 传世吴之璠竹刻笔筒多为后世仿刻或寄托款作品,真品百不见一。拍品雕工精湛,包浆自然醇厚,时代特征和个人技法风格极为鲜明,当属吴氏真迹无疑,弥足珍罕。 |
参阅 | 1.上海博物馆藏 吴之璠 竹雕刘海戏蟾图笔筒2.上海博物馆藏 吴之璠 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 |
尺寸CM | 11 cm Diam.; 15.8 cm Height |
估价 | 230000-300000 |
成交价(¥) | 80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