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清乾隆 御制紫檀镂雕松木纹三镶白玉御题诗如意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805,0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 LOT 17 |
年代 | 清乾隆 |
名称 | 清乾隆 御制紫檀镂雕松木纹三镶白玉御题诗如意 |
款识 | 题识:御制。名寿都缘大德得,康强欣其介龄增。臣王际华敬书。 |
中文说明 | 乾隆帝好古敏求,尤其对鉴赏古物颇为热衷,宫中各式汉玉珍玩亦多。 在皇帝本人喜好的影响下,这一时期宫中造办处制器也十分善于利用宫中 所藏古玉加以装饰,尤其黄花梨、紫檀等珍贵木材与古玉的搭配,既合典 雅的内廷恭造之式,也合乎皇帝赏古的审美需求,颇具时代特色,而三镶 如意也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行于宫廷的。“三镶如意”是以珍贵木材为 主题,首、腹、尾三处镶以玉器为师,尤以装镶古玉为贵,随后为了精简 用料又发展出首、尾两镶和只饰柄首的单镶如意。三镶如意的形制具有富丽精湛的艺术风格,呈现出鲜明的皇家美术特色,自此成为清代中、后期如意形制的典范。此柄紫檀三镶如意,用材既珍,雕工亦佳。其以紫檀为柄托,一木连做, 首部椭圆,柄三弯式,自上而下渐宽,线条变化平滑,收分有度。如意头、 腹、尾三镶玉如意。三处镶玉严丝合缝,与紫檀浑然一体。所镶三枚玉瓦, 首部浮雕双桃双蝠纹样,所雕桃实饱满鲜润,双蝠亦细腻生动,颇有苏工 巧韵;腹部、尾部之玉瓦皆为镂雕,分别为穿枝凤鸟及螭龙,其造型古雅, 线条利落,别具风韵。如意紫檀柄上,亦满工镂雕装饰不留白,所刻为松枝、 茶花、灵芝、兰花等花木图案,景致层叠错落,雕工细腻已极,尤其木枝、 花叶等处的镂空雕刻颇为纤细,属颇为费工费料的做法。如此雕工,使得 此柄如意柄上的镂雕纹样,即便在仅施于方寸大小的柄材之上,亦不显局促,可见其构图巧思。如意柄背面不做纹样雕刻,仅正中阴刻篆书“御制” 二字,下刻隶书诗文:“名寿都缘大德得,康强欣其介龄增。”末尾落款: “臣王际华敬书。”所刻文字笔力颇深厚,皆填金装饰,显内廷恭造之式。 王际华(1717—1776),字秋瑞,一字秋水,号白斋,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乾隆十年(1745 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三年(1748 年),大考翰詹,擢侍读学士、上书房行走。时广东旧设两学政,乾隆十五年(1750 年),王际华与侍读程岩分别奉旨出督肇高学政和广韶学政。旋而朝廷用岩议裁并两职,王际华因丁忧归里。乾隆十九年(1754 年)服除,起原官。三迁至侍郎,历工、刑、兵、户、吏 诸部。三十四年(1769 年),迁礼部尚书。三十八年(1773 年),加太子少傅,调户部尚书。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卒于任内,赠太子太保, 谥文庄。赐其子朝梧内阁中书,官至山东兖沂曹道。王际华除历任要职,卓有政绩外,于书法文辞亦颇精通。存世屡见其为皇帝恭录的御制诗册,可见其书法亦受乾隆帝赏识。此柄如意所刻之诗文,即出于乾隆御制诗文,其为《冬至月廿五日圣母皇太后八旬大庆慈宁宫行礼喜成长什》中一句,录于《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一百》。此诗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十一月廿五日,乾隆帝在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寿宴上所作。崇庆皇太后为乾隆皇帝生母,乾隆皇帝事母至孝,对母亲的八十寿辰更是极为重视,按照皇室最高级别来举办,故宫藏《姚文瀚画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贴落》曾画载了这一盛事。此诗作于乾隆三十六年,时王际华任礼部尚书,亦理应出席这一乾隆帝为生母举办的贺寿盛宴。可以想象, 乾隆皇帝在寿宴上为母亲做贺诗后,又曾指定王际华以其书法刻诗中此“名寿都缘大德得”句,于这柄庆寿的如意之上,以作生母之寿礼。存世见有几例类似的高浮雕并题御制诗的三镶如意,工艺皆甚精美, 非宫廷巧匠不能为之,且形制颇接近,当皆为宫中寿礼所定制。其中有一柄于敏中款紫檀松鹤纹嵌珐琅如意,见于中国嘉德 2021 年春季拍卖会。 其制式、雕刻与本品颇为近似。尤其彼件如意上所刻御制诗,恰为本品所刻诗文的前句,可以想见,当时献与崇庆皇太后的祝寿如意应当成套,且参与制作的,都是受乾隆帝赏识的文臣,更使此品别具历史价值。 |
尺寸CM | 46.3 cm Length |
估价 | 80000-120000 |
成交价(¥) | 80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