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场详情
明宣德 绿度母
  • 4.jpg
4

明宣德 绿度母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517,5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LOT 4
年代 明宣德
名称 明宣德 绿度母
形式 宣德宫廷
质地 铜鎏金
记录 旧金山邦瀚斯,2013年12月17日,lot 8282
款识 宣德岁次丙午五月日武昌都纲普勗置造。
中文说明 明代宫廷造像是由明代宫廷造像机构创制的一种佛像艺术风格,它是在藏式造像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中原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而形成的独特造像模式,具有汉藏艺术、审美和工艺融合的鲜明特点,佛像造型完美,形象庄严,风格典雅,工艺精细,充分展现了明代皇家艺术的风范和气韵。从现存大量造像实物来看,明代宫廷造像应有三种不同的用途和形式:一种是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对西藏推行的宗教羁縻政策服务,它们都带有刻款,为“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再一种是满足于京城皇家藏传佛教寺庙的供奉,一般没有刻款;另一种是佛教高僧施资从宫廷定制供奉的佛像,一般都带有具体纪年刻款。此尊绿度母像无疑属于最后一种用途和形式。

此像头戴五花冠,头顶束高发髻,余发垂搭于两肩,耳侧缯带翻卷,双耳垂大圆珰。面相宽大饱满,五官端正,双目垂俯,神态安详。宽胸圆乳,细腰软腹,曼妙的身段既充溢着青春活力,又显示出女性的体型特征。上身袒露,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胸前饰项圈和长链,双肩披大帔帛,手腕、手臂和足部有钏镯装饰。僧裙和帔帛皆以中原传统的写实手法表现,衣褶稠密,衣纹优美流畅。半跏趺坐于束腰式莲花宝座上,左腿横盘,右腿下垂踩莲花;左手当胸,右手置右膝结施与印,两手均持莲茎,莲花齐肩开放。莲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颀长饱满,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莲座下部装藏已失,膛内空空,内膛造型规范如法。整体以合金铜铸造,表面保存了原始漆金。

台座右侧底沿自左至右阴刻一行铭文,为“宣德岁次丙午五月日武昌都纲普勗置造”,共17字。其内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其中“武昌”指今天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明代时为武昌府治所在,元代为武昌路治所,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武昌路为武昌府。“都纲”是明代设立的省府一级僧职。据史料记载,明代初年朝廷在中央设僧录司,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等僧官,地方各省府设僧纲司,立都纲、副都纲僧官。可见这里的“都纲”正是明代武昌府所设立的最高僧职。“普勗”是一个人名,可以断定是一位僧人的法名,因为只有僧人才能担任都纲这一职务。普勗事迹一时无从查考,但能够担任一个府级地方的最高僧职,可见其地位和影响定然不小,应当属于当时武昌地方的高僧。由此分析可见,这条铭文不仅交代了造像的具体时间,为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而且交代了办理造像的人名及具体职衔,为明代武昌府的最高僧官普勗;特别是办理造像者普勗的地方职衔“武昌都纲”,又似乎为我们透露了此像的具体产地,即今天的湖北武汉武昌区。

从整体艺术表现来看,此像无论是造型样式、装饰风范,还是工艺技术,都体现了明代宫廷造像的鲜明风格特点。标准的明代宫廷造像都带有标志性的艺术特征,其具体表现是造像台座部位都刻有款识,或为“大明永乐年施”,或为“大明宣德年施”;而在带有如此刻款的明代宫廷造像中,也不乏绿度母题材的造像。我们将此像与带标准刻款的明代宫廷绿度母像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在造型、工艺、衣着形式、衣纹表现手法、装饰样式等方面几无二致。例如此像的头冠为五花冠,中央花冠有枝茎左右伸展成半月形状,发髻在顶部盘成横圆柱状,其样式与明代宫廷多数绿度母像完全一致;此像胸前饰U字形璎珞,腰带下亦垂U字形璎珞,手足戴钏镯,这些装饰样式与明代宫廷绿度母像完全相同;此像帔帛与僧裙的形式,以及它们的表现手法几乎完全照搬了明代宫廷绿度母像;特别是明代宫廷造像皆以合金铜铸造,是其产地为内地的重要见证,此像铜质也与之完全符合。综合这些相似的特点来看,此像与标准的明代宫廷造像几乎没有区别,如果说它与标准的明代宫廷造像有所区别的话,那就是它的表面采取了漆金的形式,而佛像表面漆金恰好就是中原造像惯用的装饰技法。

基于此像与标准的明代宫廷造像相似度极高,我们对此像铭文指向的造像产地不得不产生一定的怀疑:明代武昌地区能够制作如此精美的明代宫廷风格造像吗?诚然,在没有可靠文献依据的前提下,我们是不能完全否定铭文指向的产地的,但我们更倾向于它是一尊出自明代宫廷造像机构的佛像,属于武昌都纲普勗从宫廷造像机构定制的作品。因为从现知的情况来看,除了明代宫廷造像机构外,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仿制出如此完美的宫廷风格造像;当时西藏和云南等地都出现了仿制明代宫廷造像,今天都有实物遗存下来,但其造型风格和艺术水平都无法与宫廷制品相比,而两地造像的用铜亦与宫廷造像大相径庭。

明代宫廷造像的典范之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此像在造型风格和工艺上与标准的明代宫廷造像毫无差别,应为一尊出自明代宫廷造像机构的佛像,是明代武昌都纲普勗从宫廷造像机构定制的造像作品。这是其重要艺术价值所在,而它还有更为重要价值体现,那就是它带有明确的纪年铭文,标明造像的具体制作时间为明宣德元年。这一纪年铭文对研究明代宫廷造像风格的演变,尤其是明代永乐到宣德时期宫廷风格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而具体的年代参照,学术意义非凡。因为明代宫廷造像所带的纪年刻款皆为“永乐”和“宣德”的年号款,带具体年款的造像极为少见。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三尊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的三世佛像,其造型及工艺与明代宫廷造像亦难分伯仲,三尊佛像台座处皆刻有“大明景泰元年岁次庚午圆授广善戒坛传法宗师龙泉寺住持道观施金镀”铭文,它们与这尊绿度母像的用途一样,是明景泰元年龙泉寺(今北京潭柘寺)住持道观施金在宫廷造像机构定制的三尊佛像,可以作为研究此像风格和产地的重要例证。
参阅 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永乐铜镀金绿度母像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铜镀金绿度母像3、首都博物馆藏 明景泰元年铜镀金药师佛像及铭文
尺寸CM 22 cm Height
估价 300,000-500,000
成交价(¥) 5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