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十一至十二世纪 骑狮文殊像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3,910,0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 LOT 128 |
年代 | 十一至十二世纪 |
名称 | 十一至十二世纪 骑狮文殊像 |
形式 | 克什米尔 |
质地 | 合金铜嵌银嵌红铜 |
记录 | 北京拍卖会,2016年12月6日,编号5789 |
出版 | 《丝路梵华》,文物出版社,2019年,页75 |
中文说明 | 这尊小巧精美的造像,第一眼便给人器宇不凡的印象。其双手当胸结说法印,自在坐姿坐于狮子背上。虽然身体两侧的肩花已断,关键的身份标识已缺失,我们还是能从其手印、坐骑确认他的身份就是文殊菩萨。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地位最尊崇、也是历史非常久远的菩萨之一,梵语名“Manjusri”,音译为“曼殊室利”或“文殊师利”,是无上智慧的象征。在佛教向中国传播的历程中,文殊菩萨成为高度本土化的一位菩萨,山西省五台山作为文殊师利的道场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记载,而众多中土帝王也将自己视为文殊菩萨的转世,可见其信仰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千百年来,文殊菩萨在佛教发展过程中也演变出丰富的形象样式。 眼前这尊文殊菩萨,头束高发髻,高高耸起,如宝塔状,饰莲花宝顶。头戴小巧的三叶宝冠,额头微微卷曲的头发露出宝冠之外。耳际有花形的冠结,两缕秀发垂落于双肩,圆环状的耳极具个性。额头宽广,额间以白银镶嵌长方形的白毫,双眉细长高挑,如横置的弯弓;眼睑低垂,双目俯视前方,目光慈祥而有神。 其双肩宽阔,胸脯厚实,双臂圆润,胸前佩戴连珠纹的璎珞,斜披圣带,璎珞以白银镶嵌,下方挂着圆形的吊坠;菩萨腰肢柔软,腹部有明显的块状腹肌。结说法印的双手,手指灵巧柔美。下身着长裙,长裙轻薄贴体,裙子上有双线隔出的条纹,条纹中间有红铜和白银镶嵌的碎花,极富装饰效果。右腿横盘,左腿自然下垂,左脚踩于从下方莲台边缘伸出的足莲之上。身下有置于雄狮背上的圆形莲座。狮子匍匐在地,前腿前伸,后足弯曲,昂首回头,仰望主尊。狮子张口露齿,吐出长舌。双眼圆突,目光如炬,威震四方,神采飞扬。额头脖子上卷曲的鬃毛排列有序,尾巴压于身下,从身侧显露在莲台之上,造型十分生动。 狮子下承仰腹部束腰莲台,莲瓣上下对称,呈双卵形,半端翘起,富有层次感。莲台边缘有整齐的竖线,刻画出莲蓬的造型。狮子身下的大莲台和菩萨身下的小莲台造型样式一样,这种双卵形的莲瓣也是克什米尔地区造像特有的造型样式。造像细节处理极为考究,璎珞以及腰带在身后打结,带子的穿插关系十分自然。这尊造像的一大特色,便是其身上华丽的金属镶嵌工艺。宝冠、衣裙等处皆以白银和红铜镶嵌花纹;白毫双眼,璎珞、臂钏嵌白银,嘴唇、双乳等处嵌红铜。白银和红铜的色泽与合金铜莹润的质感交相辉映,是整个造像流光溢彩、璀璨夺目。 这尊文殊菩萨像的时代和地域风格鲜明,是11-12世纪克什米尔地区的作品。风格接近的作品如大昭寺收藏的一尊莲花手观音像(附图1),普立兹克夫妇(Margot and Tom Pritzker) 收藏的一尊文殊菩萨像(附图2),他们莲花瓣和短裙的样式都十分相似。尤其为普立兹克夫妇收藏文殊菩萨像,其宝冠以及菩萨的面容与中汉这尊文殊菩萨都十分相似,说明他们的产地和年代都较为接近。 |
参阅 | 大昭寺藏,十一世纪,莲花手观音,高14.2 厘米普立兹克夫妇藏,十一世纪,文殊菩萨像,喜玛拉雅艺术网编号58350 |
尺寸CM | 8.9 cm Height |
估价 | 2,800,000-5,000,000 |
成交价(¥) | 3,9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