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场详情
元 药师佛
  • 45.jpg
45

元 药师佛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未成交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LOT 45
年代
名称 元 药师佛
中文说明 外现怒恐 内蕴慈悲——一尊稀有的唐代铜镀金密教明王像赏析佛教造像种类繁多,但从外在表现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法轮身,就是佛菩萨由所修行愿而感得的真实报身;再一类是教令轮身,又称明王,是佛菩萨由大悲愿力而示现的变化之身。其中,前一种身形寂静庄严,主要为显教崇拜,而后一种身形凶猛恐怖,主要为密教崇拜。此次北京中汉拍卖推出的这尊唐代铜镀金造像就是一尊典型的明王像,它与唐代盛行的密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像头顶怒发冲天,怒发一撮一撮,如燃烧的火焰一般。面形方阔,五官刻画怪异恐怖:双目暴突,眉骨高隆;短鼻阔口,嘴露獠牙;面颊削立,颧骨凸出。上身袒露,下身着虎皮裙,腰间束虎皮带,正面腰带下可见虎头和两个虎爪,而裙子下摆亦可见条状虎纹。躯体及四肢健硕壮伟,肩膀宽厚,胸部高挺,鼓胀的肌肉下露出成排的肋骨,两个乳头凸起如柱,对称分布于两边;腰部浑圆,有明显的收分和扭曲;双腿和双臂如胸部表现一样,筋骨暴突,肌肉鼓胀;其整体表现如同今天的健美运动员一般,体魄强健,气势逼人。全身跣足而立,头部略向右倾,右腿向前,左腿置后,身姿显现十足的动感。右手置右高扬,掌心朝上,四指用力张开,作向上托举状,左手置于腰间,张开的手掌按住一个棒形独杵,杵上有蛇盘绕。两手及两足皆为四个指趾,而且指趾的尖端皆呈爪状,这两处同其面部一样都显现出明显的非人特征。此像的面部采取夸张手法,而身躯表现又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两种手法珠联璧合,完美呈现了此像的雕塑艺术美感。整像体量虽小,但雕刻精细,技法高超,气韵十足,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非凡气势。
看到这尊造像,我们立刻会想到唐代的金刚力士像,因为此像无论是造型样式还是艺术风格都与唐代金刚力士像惊人的相似。金刚力士是一种侍立于佛菩萨身旁的护法神像,唐代十分流行,几乎所有的佛寺都有其供奉,至今在河南龙门、甘肃敦煌和四川广元、巴中等石窟中仍可见到大量的造像遗存,其中盛唐时期的金刚力士像攥拳叉腰,体魄雄健,形象威猛,最具时代特性,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但仔细观察,我们又不难发现此像与金刚力士像明显不同。具体区别有三点:一是金刚力士的整体造型突出威猛的气势,而此像不仅有威猛之相,同时还以狰狞的面部和虎皮衣着表现出忿怒恐怖之状;二是此像腰间围虎皮裙,而唐代金刚力士像腰间皆围布帛之类短裙,未见围虎皮裙的实例,而且多数力士像还有璎珞和帔帛装饰。三是唐代金刚力士像皆一手攥拳上举一手叉腰,手中无执物,动势较大,而此像手势、持物及动态均与之不同。由此三点来看,此像表现的显然不是金刚力士像。
如果不是金刚力士像,那它又是什么呢?根据其忿怒的表情和虎皮衣着来看,笔者认为它表现的应当是一尊密教明王像。具体理由有二:一是此像造型特征符合密教对明王内涵与形象的定义。明王,又称金刚明王、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其中,“明”为智慧光明之意,密教所指就是真言陀罗尼;“王”是尊胜、具大威力之意,是尊称。明王是佛菩萨的教令轮身,是诸佛菩萨用以降服邪魔外道的忿怒形象,因为在佛教实施教化的群体中,总有一些难以调服的刚强众生,佛教便使用善巧方便之法,示现大威力大忿怒形象,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佛典《真伪杂记》卷13对明王就有高度概括的定义:“明者光明之义,即象征智慧所谓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之主,故云明王。”对照密教经典的定义,此像特征完全符合经典的规定,正是一种令人敬畏、忿怒恐怖的明王形象。
再一条理由是此像艺术风格展现的时代符合其流行的历史背景。此像怒目圆睁,阔口呲牙,身躯劲健,肌肉鼓胀,其造型特征与敦煌、龙门、广元和巴中等石窟寺盛唐金刚力士像如出一辙,展现了盛唐造像雄浑博大的艺术气势,毫无疑问属于一件制作于盛唐时期的佛教雕塑艺术作品。这个时间节点正好契合此像表现题材流行的宗教背景,因为明王是佛教密教崇奉的题材,而此时正是唐代密教建立和盛行的重要时期。众所周知,密教早在东汉时就开始传入东土,其后传入不断,但早期传入的密教主要为咒术形式,属于杂密一类。逮至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印度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相继来华,分别译出《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最终建立了完备的密教理论和修法体系,形成了唐代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密宗。盛唐时期密教传播广泛,影响巨大,不仅在首都长安形成了以大兴善寺、青龙寺、安国寺为主的传播中心,而且遍布全国各地,像吴越、岭南、巴蜀、河西、燕、晋、洛京、汴州等地都有密教僧人活动。密教重视修法仪轨,佛教造像在修法仪轨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形成的金胎两部曼陀罗和众多别尊曼陀罗修法汇集了大量的密教尊像,就是密教重视尊像的充分见证。此像以鲜明的造型和风格特征,完全契合盛唐密教传播的历史背景及修法特点,毫无疑问正是盛唐密教传播和发展的历史产物。
明王是密教崇奉的一类神像,而非一个具体的神格,那么此像的具体神格又是什么?对此我们一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回答,原因是唐代密教造像在唐武宗“会昌灭法”时几乎毁坏殆尽,目前缺乏足够的实物进行对比分析;而唐代流行的密教明王像如西安安国寺出土的一批石雕明王像,又多为多面多臂的形象,与此像造型明显不符,亦难以作为此像定名参照。所幸的是唐代密教经典大量遗存下来,集中收录于日人编纂的《大正新修大藏经》中。从这些密教经典中,笔者发现不少经典记载了类似此尊的图像,如唐阿地瞿多所译《陀罗尼集经》卷3记载的达哩底啰瑟吒大将等十六善神、唐大兴善寺翻经院述《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记载的八大童子等,但相比而言唐不空所译《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记载的金刚童子与此像造型最为相近。金刚童子,印度梵语称乌刍沙摩明王,又称金刚儿,是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第三行上方第五位本尊。《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描述金刚童子形象为:此尊呈忿怒形,身为肉色,高抬左脚,伸展两臂,左手持金刚杵,右手结施无畏印,右足踏于莲花上,头部有圆光,发呈上扬的火焰状;密号事业金刚,三昧耶形为三股杵或独股杵;其于诸仪轨中有多种形象,身为黄色者称为黄童子,身为青色者称为青童子。特别是该经还明确记载,此尊“作忿怒形,虎皮为裙,右手把金刚杵,左手作施愿”;仪轨中有“以蛇缠杵”的独股金刚杵。对照《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的记载,此像既为忿怒形,又身穿虎皮裙,所执棒形杵有蛇盘绕,多处特征符合经典记载,由此来看它表现的极有可能就是密教修法中的金刚童子。
综上所述可见,此像是一尊典型的密教明王像,虽然它形似金刚力士像,但并非金刚力士像,其独特的造型显示了密教明王鲜明突出的形象特征,而其艺术风格展现的时代特性亦完全契合其制作和流行的时代背景;根据密教经典《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的记载,它极有可能表现的是密教修法中的金刚童子。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准确判定其具体神格,但作为密教明王的身份其价值就足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为目前所知唐代密教造像存世量极少,除了西安安国寺出土的几尊石雕造像外,其余多为一些零星的、题材单一的金铜造像,题材多为十一面观音像;2019年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推出了一尊铜镀金六臂如意轮观音像,在题材上算是唐代密教造像出现的一件特殊品种,所以当年拍出了约合人民币1382万元的高价。通过统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像不仅属于存世稀有的唐代密教造像,而且在材质和题材上更是唐代密教造像出现的又一稀有品种,因为现知的唐代密教明王像未有一例金铜类型,此像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尊金铜材质的密教明王像。由此可见,此像的历史、艺术、宗教和学术研究价值不可替代,亦无可估量,值得收藏界朋友特别关注。
另外,此像流传有序,早年为日本藏家收藏,1967年日本东京出版的《中国佛教铜像》(Hugo Munsterberg:Chinese Buddhist Bronzes,Rutland,Vermont and Tokyo,Japan,1967)一书收录了此像的图片及相关信息,可参见该书第89图。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参阅 图1、西安安国寺遗址出土盛唐石雕马头明王像 高89厘米;图2、西安安国寺遗址出土盛唐石雕降三世明王像 高76厘米;图3、敦煌莫高窟第194窟盛唐泥塑金刚力士像 高146厘米;图4、四川广元千佛崖第214号龛唐开元石雕金刚力士像 高约150厘米;图5、首都博物馆藏唐铜镀金十一面观音像 高27厘米 图6、2019年纽约苏富比春拍唐铜镀金如意轮观音像 高16、5厘米;图7、1967年日本藏家收藏著录
尺寸CM 29.2 cm Height
估价 220,000-400,000
成交价(¥) 未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