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释迦牟尼佛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未成交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 LOT 7 |
年代 | 元 |
名称 | 释迦牟尼佛 |
形式 | 中原/五代 |
质地 | 青铜 |
中文说明 | 五代十国(902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在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960年,后周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同时在唐末、五代及宋初这个阶段,中原之外存在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五代末后周世宗显德之毁佛(955年),废拆寺院、收钟磬钹铎、诏毁铜制佛像,并以所毁像铸周通钱,世称“一宗之厄”。一时天下佛寺废毁、经籍散佚,佛像几灭,至此北方的佛教造像艺术一蹶不振。但是社会动荡不安,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进一步融合,也为佛教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南方的吴越及大理国政权相对稳定,为这一地区的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东南佛国”美称的吴越之地,杭州雷锋塔、金华万佛塔、湖州飞英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等佛寺林立。五代时佛教艺术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流传至今的遗迹较为丰富。在敦煌石窟,五代所筑窟有三十三个;四川安岳石窟、杭州南山区的摩崖龛像都有这一时期的精美造像。此次中汉拍卖推出的这尊五代释迦牟尼佛铜造像便是这一时期的造像精品之作。佛陀头顶肉髻高隆,宛如山丘状,前方有圆形凸起的髻珠,佛陀头发的纹理呈水波纹状,颇有古代健陀罗造像的遗风。其面庞方正,国字脸;额头宽广,额间饰白毫,白毫宛如豆粒大小,呈凹坑状,可能最初镶嵌宝石或珍珠;眉骨微微隆起,双眉弯曲细长,斜入鬓角;双眼隆起,眼睑宽大,双目低垂,俯视前方;鼻梁较短而挺拔,鼻翼宽阔,小嘴微抿,双颊丰润,下颌饱满,法相庄严,给人一种肃穆安详之感。佛陀大耳垂承于肩,耳垂丰厚。脖子下方有三道非常明显的蚕节纹,仿佛我们现代人穿的高领的衣服形成的褶皱,显得非常亲切自然。佛陀结跏趺坐姿端坐,左手抚于膝前,右手当胸结印,这是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佛像样式。佛陀正襟危坐,双肩微溜,背部线条圆润,弧线优美。其腰身挺拔,身体健壮,给人一种气韵畅通的感觉。四肢圆润,双腿粗壮有力,端坐进入禅定状态,似乎山崩于前、海啸于后也岿然不动。身着阔领通肩袈裟,内着僧裙,系带腰间打结,而后垂于袈裟之内。衣服的层次感交代得非常清楚,衣纹自然流畅,线条刚劲硬朗,将衣物轻柔的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衣纹的刻画也展现出衣物之下佛陀身体的健壮与伟岸;其手与脚刻画得非常生动,手指修长、灵动,手背、足部形体饱满,线条起伏恰到好处,身体似乎富有弹性。造像选材上乘,铜质精纯,胎体厚重,工艺精良。历经千年,表面呈现出红色斑斓的色块,这种色泽为古朴造像平添了些许华美气象,衬托出佛陀高贵的仪容和宁静的内心世界。五代时期,这种造型的释迦牟尼佛像比较常见,但是一般体量都不大,多在10厘米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0厘米。如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一佛二力士,中央主佛通高30厘米(附图1),但是多层底座和高耸的背光就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高度。中央主佛的发式、容貌、衣着、坐姿皆与中汉这尊坐佛如出一辙,而其完整的台座背光样式,也为我们推测其最初的供奉陈列样式提供了依据。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铜龙柱佛坐像(附图2),通高达68厘米,其佛像部分的高度也只有19.6厘米,而中汉此次推出的佛坐像造型,坐姿、手印与其基本相同,高度却达22.8厘米,其最初是何等的恢弘壮观,令人难以想像。雷峰塔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边上修建。2001年在雷峰塔地宫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多件与吴越国王钱俶有关的文物,毫无疑问这尊鎏金铜龙柱佛坐像也出自吴越皇室。中汉拍卖的这尊五代佛坐像在高度、工艺、艺术造诣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此观之,中汉的这尊造像也应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或皇室造像。(陈为 撰文) |
参阅 | 《海外及港台藏历代佛像:珍品纪年图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522上图。日本静嘉堂文库藏,五代,一佛二力士像,佛像高30厘米《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文物出版社,2018年,页306,图265。浙江省博物馆藏,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五代吴越国,鎏金铜龙柱佛坐像,高68厘米 |
尺寸CM | 22.8 cm Height |
估价 | 1,800,000-2,500,000 |
成交价(¥) | 未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