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场详情
阿弥陀佛
  • 117-1.jpg
  • 117-2.jpg
  • 117.jpg
117

阿弥陀佛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8,682,5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LOT 117
年代
名称 阿弥陀佛
形式 元宫廷风格
质地 铜鎏金
中文说明 梵华一体 藏汉交融
——元宫廷铜鎏金阿弥陀佛造像欣赏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由蒙古族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国祚虽不长,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但帝国疆域辽阔,盛况空前。为有效统治辽阔的领土,元朝统治者一方面依靠其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大力扶持佛教,把宗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在元代帝王的大力提倡之下,佛教发展迅速,尤其是藏传佛教在皇权的推崇下首次大规模地在内地传播。
在大元帝国辽阔的疆域之内,不同地域的佛教造像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总体来说有以下三种地域风格:
1、中原风格造像。这类造像流行于中原、内地及南方各行省,继续延续唐宋以来的造像传统,题材以汉传佛教的佛菩萨为主;
2、西藏风格造像。诸如西藏西部拉达克和古格王朝,后藏的地区的萨迦寺、夏鲁寺以及卫藏地的丹萨替寺等在这一时期都形成了自已鲜明的风格。总体而言,印度帕拉风格的影响逐渐在弱化,相对尼泊尔样式的西天梵对西藏佛教艺术的影响强劲有力;
3、元宫廷、元大都造像。元代宫廷造像是由元帝王主导,由皇家御用工匠和皇家造像机构制作的佛教造像,在题材上属于藏传佛教造像,而风格上属于汉藏结合的艺术形式。《元史》等元代历史文献对元代宫廷造像有明确记载,称当时朝廷专设造像机构“诸色人匠总管府”制作佛像,为当时皇宫佛殿和大都、上都的皇家藏传佛教寺院服务,元初来华的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和汉人弟子刘元等都曾供职于这个机构。中汉拍卖此次重点推出的这尊精美的阿弥陀佛造像即属于此类,是元代宫廷造像的典型代表。
让我们一起近距离地观赏衪宁静庄严的神韵吧。佛陀头饰螺发,螺发排列规整;头顶肉髻似塔状隆起,宝珠顶严;大耳垂肩,耳轮分明,耳垂上穿孔细长;面庞方正,额头宽阔,眉弓微隆,双眉又细又长,眼睑宽大,双目低垂,神态安详。佛陀鼻梁挺拔,两颊和下颌饱满圆润,形象庄严肃穆。其肩部宽阔,腰部收束,躯体健硕,四肢粗壮有力。上身着袒右肩袈裟,内着长裙。衣物轻薄贴体,尽显伟岸健壮的身躯。整个身体上皆不表现衣纹,仅在领口、袖口和小腿处錾刻花纹以示衣物的存在。这种衣纹表现方式承袭了古印度笈多王朝的遗风。在腿前莲台上,袈裟下摆呈扇形铺开,堆叠出稠密的衣褶,极为生动写实。领口、袖口和小腿处刻画宽大衣边,衣边以凸起的连珠线镶边。袈裟衣边上刻画卷草花纹,长裙边缘錾刻缠枝莲纹,花纹蜿蜒伸展,妙曼柔美。佛像背部袈裟衣角刻画十字金刚杵纹。
佛陀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莲座造型规整大方,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台台平边缘亦有一周细密的连珠纹,连珠粒粒饱满圆润;莲瓣宽大饱满,花瓣端部微微翘起,瓣端装饰含蓄的草头纹,形制美观大方,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底沿磨损自然,露出锃亮的合金铜材质。造像保存完好,表面鎏金亮丽、光灿悦目,局部还残存稍晚的朱红色大漆。整体造型完美,法相庄严,胎体厚重,工艺讲究,具有元代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

与永宣宫廷造像相比,元代宫廷造像没有制式化标准的款式,加之相关资料的缺失,长期以来,是否存在元代宫廷造像,以及有关元代宫廷造像的形制、规模、分期等问题都模糊不清。对元代宫廷造像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这一研究,在国内以首都博物馆资深研究员黄春和先生为首,其着力较多,用功较深,广泛搜罗,全面梳理,解决了常期困扰我们的问题。黄春和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这一悬而未解的学术难题,率先由西方学者推进,他说道:西方学者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一批风格一致的14世纪藏式金铜佛像,初步确定为明永乐之前元代内地制作的藏式造像。其中,瑞士学者罗伯特·贝格勒博士撰写出版了两部相关著作,即2013年出版的《Art and Faith at the Crossroads-Tibeto-Chinese Buddhist Images and Ritual Implements from the12th to the15th Century》(艺术和信仰在十字路口-12至15世纪汉藏佛像和法器)、 2015年出版的《Before Yongle-Chinese and Tibeto-Chinese Sculptures of the13th and 14th Centuries》(《永乐以前-13至14世纪中原和汉藏风格佛教雕塑》),先后刊布了10余尊金铜材质的元代宫廷造像,以及10余尊受宫廷风格影响的中原汉传造像。这是目前所见刊布元代宫廷造像最多和最为集中的著作。同时,2014年第8期澳大利亚独立学者菲利浦亚当斯在香港《Orientations》发表文章《Imperial Yuan gilt-metal Buddhist Sculptures: Stepping Stones to the Early Ming》(《通向明初的基石-元帝国镀金金属佛像雕塑》),也刊布5尊元代宫廷风格造像。由此元代宫廷造像引起了海内外学者专家、艺术品市场和收藏家的广泛关注,同时此类造像的研究也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眼前这尊精美的造像,风格鲜明,可谓元代宫廷风格的典型代表。我们不妨将其和具有确切年代的造像以及一些元代造像的标准器做以对比,以便更充分地认识这尊造像在元代的地位。例如北京居庸关云台券洞内石雕十方佛造像(附图1),其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至至正五年(1345年),拍品与其相比,两者虽大小有别,材质各异,但雄浑状美的气势都极为一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板刻有元大德九年(1305年)的文殊菩萨像(附图2),可谓元宫廷造像的标准器,两者莲瓣莲台的样式,衣褶衣纹的表现方式都别无二致。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上,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入,元代宫廷风格造像广受尊崇。如北京保利2015春拍中,一尊高27.5厘米的元代宫廷罗汉像以3507.5万元成交(附图3),这说明元代宫廷造像已经进入一些佛像收藏、爱好和研究者的视野,而且开始受到特别的重视。
此次中汉拍卖推出的这尊阿弥陀佛造像体量较大,相好庄严,气韵生动,比例匀称,工艺精美,品相一流,元代宫廷风格典型,比之国内外馆藏作品毫不逊色,在同类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广大收藏家、爱好者特别关注。(陈为 撰文)
参阅 北京居庸关云台石雕,元,十方佛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大德九年(1305年),合金铜鎏金,文殊菩萨,高15.2厘米北京保利,2015年6月7日,编号7459:元,伐阇罗弗多罗尊者,高27.5厘米,35,075,000元成交
尺寸CM 32.5 cm Height
估价 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8,68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