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场详情
止贡巴像
  • 67.jpg
  • 67-2.jpg
67

止贡巴像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782,0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LOT 67
年代 十三世纪
名称 止贡巴像
尺寸CM 15.3 cm Height
估价 680,000-800,000
成交价(¥) 782,000
备注说明 产地/风格:尼泊尔或西藏,马拉王朝早期 材质:红铜鎏金 说明:这尊造像在工艺上极为特殊,其选用精良的红铜铸造,胎体厚实,入手沉重。衣纹的表现手法、表面花纹的錾刻方式都有着鲜明的尼泊尔风格特征。与13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的造像风格极为相似,例如,荷兰藏家旧藏的一尊尼泊尔释迦牟尼佛,细腻的铜质,雄浑健硕的身形,以及表面錾刻纹的方式和图案都如出一辙。由于尼泊尔和西藏两地在佛教信仰的具体内容和修行方式上各有差异,尼泊尔不向西藏地区那样对上师推崇备至,尼泊尔造像中几乎难以见到上师造像。那么这尊尼泊尔风格浓郁产自何地呢?我们推测应该是西藏施主委托尼泊尔工匠在尼泊尔制作完成后,又送往西藏供奉。确切的来讲,很可能是丹萨替寺或止贡替寺委托定制的。但其与装饰在灵塔上的丹萨替寺造像又有区别,应属于丹萨替寺风格中的早期样式。总之,这尊止贡巴造像工艺精美,品相完好,表面鎏金亮丽、花纹精致细腻,艺术造型栩栩如生,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这尊上师造像,额头高广,发际线呈弓形,而且颇高,几乎到达头顶。面容平润,面部修长,五官俊朗;双眉如丝,斜入鬓角。双目细长,宛如柳叶。鼻梁挺拔,双唇微抿。目光低敛,表情宁静安祥,嘴角流露出淡淡的微笑,似乎于入定中,体悟到法喜充满的澄明。 大师左手于腹结禅定印,右手置于膝前,自然下垂,结触地印,双脚结跏趺坐。其身姿造形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降魔成道时形象相同,寓意着上师已证得无上正等觉,与佛无二无别。大师肩胸宽阔,腰腹收束,上身挺拔。双臂、双腿的肌肉饱满,浑圆有力,表现出上师健硕有力,充满活力的体魄。双手、双脚圆润饱满、指关节灵动自如,似乎血脉充盈、富有温度。上身内着交领坎肩,外披袒右式袈裟。衣物仅在衣边领口装饰简洁的线条花纹,而不表现衣褶,衣物轻薄帖体,轻柔地裹住躯体和双腿,更显上师身体的魁梧健壮。袈裟表面以细密的、近似于连珠的线条,錾刻出精美的缠枝花卉。下方承双层仰覆式束腰莲座,极富个性特征。莲座束腰极深,莲瓣层次丰富,上下皆有三层;莲瓣修长饱满,秀美挺拔,瓣端微微翘起,极富内在张力。 根据其五官相貌,结合其图像学特征可以推断这位上师很有可能表现的就是止贡噶举派上创始人止贡巴。止贡巴·仁钦贝(1143-1217年),尊称吉天颂恭。公元1167年,吉天颂恭听闻帕木竹巴大师盛名,前往西藏丹萨替寺师从帕木竹巴学法,证得“诸法真实”之智。虽然帕木竹巴大师足下弟子者众多,然而止贡巴·仁钦贝却是他尤为亲近的高徒。因领受帕木竹巴大师的完整教法、秘密口传、灌顶及证悟的加持等,在帕木竹巴大师圆寂之后,公元1177年至1179年,止贡巴·仁钦贝接掌帕木竹巴大师主持著名的丹萨替寺,并修造了丹萨替寺第一座舍利灵塔,开创了光辉灿烂的丹萨替寺艺术风格。1179年,仁钦贝说法至拉萨东北部墨竹工卡的止贡地方,随后创建止贡替寺并长居于此。据《青史》记载,仁钦贝被认为是龙树菩萨的化身,其足下众弟子皆圆满具足戒律,受到都松钦巴“犹如阿阇龙树”的赞颂。 丹萨替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县驻地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这里海拔4500米,足以俯瞰脚下数十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整体建筑群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1158年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创建,建寺之后,多吉杰布在该寺收徒传法十多年,因其地名叫“帕竹”,该派发展为帕竹噶举派,丹萨替寺遂成帕竹噶举派的主寺。多吉杰布本人也被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丹萨替寺仅有其修行用的一间屋子。1198年起,方由多吉杰布的两位大弟子直贡巴、达隆唐巴开始修建祖拉康大殿。丹萨替寺的宗教地位非常高,到14至15世纪时已是西藏地区最富裕、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丹萨替寺不仅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在当今,提起该寺,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他精美的造像艺术。丹萨替寺造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从 13 世纪末至 15世纪上半叶,在地方豪族的经济支持下,在西藏佛教艺术走向成熟的背景中,在佛教各宗派繁荣发展的环境里,造就出的瑰丽辉煌的奇迹。这种在汲取外来养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新风格,将造型之夸张、色彩之丰富、装饰之华丽都渲染到了极致。 参阅:英国伦敦罗西家族旧藏,14世纪,铜鎏金止贡巴像 荷兰藏家旧藏,13 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铜鎏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