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场详情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大笔筒
  • 14.jpg
14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大笔筒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6,820,0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LOT 14
年代 清康熙
名称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大笔筒
款识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CM 7 9/16 in. (19.3 cm.) Diam.
估价 5000000-6000000
成交价(¥) 6,820,000
备注说明 来源:明治卅四年,□□十九日,□清国钦差专使大臣那桐□。八,四个之内。献上。(签) 拍品属康熙御窑特有且或为特制之御用文房精品重器,故《饮流斋说瓷·说款识第六》曰:「书长篇成文者,如⋯《圣主得贤臣颂》⋯⋯皆全篇录齐,笔法出入虞、褚,均康窑之铮铮者!」。 著名陶瓷学者叶喆民先生也认为此类笔筒「全篇用小楷书写,十分工整可观,而其前后各朝瓷器上均无此种作品,具有异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拍品造型、纹饰、款识与清宫旧藏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相同,都堪称康熙御窑文房的代表性作品,其前后各朝瓷器上均无此种作品,堪称一代绝品。 笔筒沉稳厚重,呈直筒形,胎釉坚致、莹润、细腻,附旧配硬木座及东瀛精制漆盖,宫廷气息浓厚。笔筒直筒形身,平底,底微内凹,底心有一圆形脐,内落「大清康熙年制」官窑款。胎壁厚薄适度,规整浑厚。内外均施透明釉,底脐外一周无釉。外壁青花恭楷书西汉王褒应汉宣帝之诏所撰长篇文章《圣主得贤臣颂》,字体秀逸,笔法精劲,极具晋唐风骨。《圣主得贤臣颂》,可参考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卷四七《颂·圣主得贤臣颂》。 「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僻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旨。虽然,敢不略陈愚心,而抒情素!⋯⋯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会,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其得意如此,则胡禁不止,曷令不行?化溢四表,横被无穷,遐夷贡献,万祥必臻。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已明,不殚倾耳而听已聪。恩从祥风翱,德与和气游,太平之责塞,优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休征自至,寿考无疆,雍容垂拱,永永万年。何必偃仰诎信若彭祖,嘘呼吸如乔松,眇然绝俗离世哉!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盖信乎其以宁也!」 拍品于全文后篆书钤「熙朝传古」釉里红方章款,与楷书题文相较,尤显卓然古朴,器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诚为风格独具的康熙御窑佳作,可堪宝藏。 康熙皇帝为巩固初定的国家,大兴文治,打破满汉之分,弥合民族裂痕,扩充稳定基础,特兴「博学鸿词科」,收罗人才为君王所用,又康熙在其《制砚说》写道:「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蔽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才之意。」《圣主得贤臣颂》恰从这种君臣关系入手,鼓舞仕人实现青云之志,报效君国,因此成就了这一时期此种装饰题材的流行。 据旧签所知,拍品应为光绪二十七年,因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被杀,外交钦差大臣那桐出使日本,以此笔筒作为献礼。 据《那桐日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东使日记中载:八月初五日,送国礼二分,桐送礼三分,巳刻遣诚玉如、来一亭、祝子笙、又使馆冯孔怀翻译送交外务省转呈。即日发盛宗丞一电云:国礼已交,日后已见,杉山彬已祭,请其电枢垣代奏,并达全权⋯⋯国礼皇太后送日后六色:二玉二磁二绸;皇上送日后六色:图书集成全部、二玉二磁二铜。桐呈日皇四色:一玉一铜二磁;桐呈日后四色:一雕漆一磁二绸。桐送日太子四色:一铜三磁,拜客后另有单。 叶赫那拉·那桐(1856-1925),字琴轩,一字凤楼,满洲镶黄旗人,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辛丑合约签订后,那桐被派为专使赴日本致歉。那桐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36年)坚持写日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及官僚日常行为生活。由于身处要职并处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那桐日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系统完整,时间跨度很大,历经了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入京、辛亥革命、溥仪退位等重要阶段,对于研究晚清民初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官僚机构的运转都具有重要价值,并为研究满族的岁时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上)》,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110,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