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场详情
娇黄釉撇口盘
  • 107.jpg
107

娇黄釉撇口盘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7,050,0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LOT 107
年代 明成化
名称 娇黄釉撇口盘
款识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CM 7 7/8 in. (19.9 cm.) Diam. mouth rim4 15/16 in. (12.5 cm.) Diam. foot rim1 5/8 in. (4.1 cm.) Height.
估价 1200000-2000000
成交价(¥) 7,050,000
备注说明 说明:明·沈德符《敝帚斋剩语》谓:“本朝窑器⋯⋯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清·王棠《知新录》卷二五引《蓉槎蠡说》论有明一代的传世瓷器时谓:“⋯⋯其品之高下,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万间亦有佳者。” 梳理明清两朝制瓷成就,成化瓷的至高地位已为古今藏家所公认;而黄釉器,尤其内外满黄釉者作为皇家御用器皿和皇权最高等级的象征,传世品甚为罕见,能流通于市场者更为稀少。在陶瓷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为瓷器收藏中极为难得的名贵品种,深受海内外藏家珍视。 目前,公开出版的有关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文物书籍中,未见有成化黄釉瓷片的记录。1990年,时任御窑考古队主管的刘新园先生曾向外界展示过一箱成窑黄釉瓷片。据刘新园先生介绍,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尚有大量装满成化地层出土黄釉器残片的木箱。如此大量的刻意弃绝打碎的黄釉次品,足证明成化年间御窑对质量要求严谨,且慎控御窑成品去向,只许佳器美瓷上供京师。 根据相关统计,成化本年款黄釉盘,传世仅二十余件,大小不一,撇口及直口等造型各异,私人收藏约为三件,其余悉由世界各地博物馆珍藏;以往公开拍卖市场仅出现过四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清单《故宫瓷器录》列有七件成化款识黄釉盘,口径造型不一而同。其中有四件盘曾展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03年,编号90-93。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清宫旧藏明成化黄釉盘三件,其中两件为内外全黄直口式,一件为撇口式小盘,见于《明代成化御窑瓷器·下-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546-550,图238-240。纵观两岸故宫藏成化黄釉盘,口沿从14.8cm至21.4cm不一,撇口及直口皆有比较,本拍品可能是已知存世口径最大的内外满施黄釉撇口盘。 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称此件成化盘属于“高足薄彩”类。所谓“高足”指器足较为高深且足壁较薄,而“薄彩”指成化黄釉盘于白釉器上挂黄釉,分两次烧成,釉面匀净娇嫩,釉质稀薄。黄釉工艺在成化时期已完全成熟,业已达到“娇黄”境界,而弘治黄釉由于存世量大而广为人知。宣德时期,尽管已经在白釉上挂黄釉,但宣德白釉橘皮明显,所施黄釉较厚,故而颜色略显老、重,与成化及弘治的“娇黄”有明显区别。 成化黄釉之细润娇嫩,得益于其白釉的甜美肥腻。成窑美瓷,釉面温润滑腻,有恬静之感,纵然闭上双目,仍可凭手感辨认,历代御瓷无出其右。此盘圈足内白釉肥润如凝脂,用手轻抚及目视皆感到盘内底自然微凹现象,此为部分成化盘之微妙特征,两岸故宫藏成化盘多具此特点,饶有意趣。 成化官窑器款识特征极为鲜明,款识字体风格突出,所有后仿者均未能得其神髓。此盘款识青花呈色淡雅,沉稳柔和,字体结字极具成化款识之神韵,是高贵成化御瓷最具特色的鲜明标识。 此件成化黄釉盘得自美国私人收藏,此番现身中汉,诚为可遇而不可求之幸事,令人欣慰幸甚。 参阅:《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图90-93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下-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6年,页546-551,图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