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狂草抽象系列-地景
结拍时间:
成交价 RMB195500
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有"*"的拍品恕不办理出境手续。
图录号 | LOT 366 |
年代 | 1967年作 |
名称 | 狂草抽象系列-地景 |
来源 | 刘国松(b.1932) |
款识 | 刘国松 。一九六七。 |
尺寸CM | 55×85.5 cm. 约4.2平尺 |
估价 | 150,000-180,000 |
成交价(¥) | 195500 |
备注说明 | 镜框 设色纸本 说明:刘国松为山东青州人,父亲是军官,抗战时战死沙场,先生随母亲辗转逃难。1949年,只身随国军遗族学校来到台湾,借读于师大附中,1951年考进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在学期间重要的老师有黄君璧、林玉山、溥儒。1956年毕业后成立“五月画会”。1960年代初,开始尝试拓墨和拼贴等技巧,并创制出类似纸灯笼材料的粗纤棉纸,自1963年起试用这称为“刘国松纸”来创作,这种粗的纸筋在被抽出之后,会在纸上留下白色的线条,是传统中国水墨不曾出现过的,加上以狂草入画的笔法,创造出独特的“抽筋剥皮皴”。上过墨色剥去纸筋后留白的跳跃动感,与大笔挥毫的狂草大笔触,两者共同促成了水墨抽象形成独特的意境氛围。《地景》是1967年之作,此时期作品融合了破笔狂草的笔势和东方绘画中的虚实意境,其中太虚之间的悠游感和山峦的壮阔充满着灵动之妙,体现现代精神与抽象意味的墨韵,让观者产生山峦或云层的联想空间,在用色的蓝与黑之间感受到不同的视觉语汇。黑色透着力量,蓝色轻忽飘渺,以墨韵为架构,革新当代理论在此画作中展现无疑。此作虽无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身影,但刘先生受传统熏陶之影响或能在此作中略窥一二。山东博物馆为水墨大师刘国松设立了“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于2013年4月26日正式开幕。两岸艺术界誉为“水墨现代化之父”。 据刘国松谈及溥老在学校授课情形与其传承心法,他如此叙述:“溥老师在我们的课堂上,曾不止一次地用各种方式表示他的想法:学画必须先学礼做起,正心修身,研究经学、辞章、习字,然后再写画。教授画法上他总是画,让学生们围在他的四周静静地看,仔细地观察。最初还讲一点作画应注意的基本方法,随后愈来愈少,只是低着头画自己的,旁若无人。他的理论是:“说不如做,听不如看。”要学生多做少说,由观察中自己体会。……于是我练了一阵子隶书……这些短暂而又全神贯注的练习,对我以后的发展,恐怕已是受用无穷了。” 在当时的美术风潮中,传统绘画与西方思潮正在冲击与磨合期,学生受益的是对溥老人格风范的景仰与熏陶启发,一句话的提醒或短暂且全神贯注的用心,对当时在学的学生也已是相当受用了。 |